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1315號
互聯網上,越來越多20多歲的年輕人,正在成為“精神老年人”。和“精神小伙”不同,此“精神”非彼“精神
這個1月,再也沒有比電視劇《去有風的地方》里的大理,“風”更大的地方了。這部熱播劇一放出,觀眾除了在
大家新年好??!歡迎來到《新周刊》的碎片收發室。年初五,迎財神,在這里祝大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來!燈籠高
除夕一到,餃子就熱了。高著嗓門說吉祥話,風吹得臉一進門就紅撲撲,燒了滿滿當當的熱乎菜就等著人齊動筷,
春節臨近,大街小巷又貼滿了“?!?。不知不覺,已到了初五。這一天也會稱作“破五”或“圓年”。所謂“圓年
誰說這一屆年輕人不愛過年?當回到鄉下的年輕人們一邊對著七大姑八大姨滿嘴跑火車,一邊留神不要被狗遛進菜
暌違三年,春節的煙火氣終于回歸。當久違的親人端坐于旁,當街道上重新聚滿人氣,關于年味的記憶和體驗一點
2020年10月18日,嘉峪關。一家西北風味的餐廳。/來源:阿燦打開美食的世界觀后,我很難再對難吃的
2017年10月29日,河南省西華縣。當地舉辦第三屆逍遙鎮胡辣湯大賽,參賽選手在現場熬制胡辣湯。|圖
春運,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。一部分人踏上了回家的漫漫長路,一部分人則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節奏。作為春
zhé個周末-電子年夜飯特輯(文末有福利)聽說第一批回村過年的職場精英早已體驗過頂著彩頭,穿著大棉襖
二胡聲響起,大幕拉開,張藝興與舞者們站在舞臺中央,跟隨旋律開始釋放自己的動作。直播信號傳遞到無數觀眾
最近這些天,用了諸多方式反復給大腦傳達新年的信息:紅色的寄愿、新鮮的日歷、等待開放的花朵、豐沛的水果
過年了,各城市相繼在繁華片區“支棱”起兔子春燈。伴隨重慶的兔子一馬當先地沖上熱搜,這場年度的民間藝術
2017年,由BBC拍攝的紀錄片《中國新年:全球最大盛會》以壯觀的人員流動場景為開頭,來自英國的記者
2023年1月19日,三年未見的廣州迎春花市終于回來了。曾經,每年年廿八到年三十的花市(也稱作花街)
最近,《去有風的地方》經過神仙姐姐劉亦菲和李現的一番演繹成功帶火了大理,這部劇也讓無數打工人哭喊著“
每年的年關將至,都是略顯曖昧的時分。城市里一面逐漸冷清,一面是繽紛的熱鬧集市;更熱鬧的可能是歸途的列
光緒五年,己卯年,也就是西元1879年,一位22歲的年輕人決定不考試了。他“絕學捐書,閉門謝友朋”,